当前位置:雨枫文档文档大全教案文档内容页

《夹竹桃》说课

2024-03-19 15:34:01教案文档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夹竹桃》说课 第1篇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播放夹竹桃视频)

  过渡:看了这样的画面,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出示第六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

  (韧性、幻想)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出示学习要求提示)

  3、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换一种说法。造句。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8、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9、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出示)指导朗读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月光轻柔,大门内夹竹桃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呀!置身于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读。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5.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季爷爷之所以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     ),又能(         ),这是夹竹桃的表面所不能表现出来的,作者真会观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能只看起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让我们记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

  1、  造句

  2、  读课文,背诵4.5.

  3、  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板书:

  值得留恋、值得回忆

  奇妙有趣

  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爱上夹竹桃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说课 第2篇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执教《夹竹桃》这堂课,我想渗透这样几个精致语文的教学理念:

  一、内容和形式交融

  既注重文本内容的感悟理解,又注重语言形式的品析欣赏,两条线索并驾齐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内容上,抓住文章的主角——夹竹桃,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浓墨重彩地品读,品出夹竹桃的形象、夹竹桃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它的爱恋与赞美。语言形式上,紧紧抓住“作家卡片”的一句话——“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来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季羡林先生的这种独具特色的散文风格,从四个层次进行品味:一是词语的内蕴;二是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三是对比的段落结构,四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旨意。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自然地渗透。

  二、教学内容板块化

  学习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把教学内容板块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复习导入板块,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四个写花的词语,第二层次是两个写花的香气的句子,第三层次是两个自然段,由词语到句子到段落,层层进入,切入到主要板块。这一板块提出了两种学习方法,初步感受了季羡林的语言风格,提挈了文章的中心句。第二板块,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相机勾连略读第3自然段,感受对比之法,内容和形式多层交融;第三板块,小组合作学习幻想部分,拓展想象写话,回归中心句。应该说,这样的组合板块比较清晰,又环环相扣。

  三、语文味和生本味交融

  我们的王晓春校长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生本味、审美味。语文应该姓‘语’,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知道写了什么,还要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在这堂课中,我抓住了一些极具特色的词语、关键的句子、谋篇布局上的特点,通过品析,把学生始终置放于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既彰显语文味,又同时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生长。

  另外,在策略上,我是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第5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仿三句写幻想的句式合作写话,进行读写迁移。这个环节上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生本的理念较好地得到了落实。从学生的写话成果来看,学生的想象是很丰富很精彩的。

  四、学法与写法、教法交融

  这堂课上,我渗透了两个学习方法:一是品析词语,二是想象画面。在第一板块我就引出了这两种方法,第二板块渗透品词法,第三板块两种方法都有渗透,但侧重于品词法,第四板块侧重于想象画面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渗透都尽量与文本语言的内容相吻合。

  品析词语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但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抓手。这篇课文中,我抓住了写花香的两个不同动词、写夹竹桃韧劲的一些词语,特别是两个双重否定的词语,引领学生品出词语的内在意蕴。其中我运用了不同的品析方法,如:“一朵花败了,又……”那一句,用换序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睿智,“无日不”那句用比较法,让学生感受课文原句的精妙,“无不”那句用拆分法,让学生体会作者考虑之周到、用词之推敲。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另外,作者采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来写夹竹桃,我也采用了与之相匹配的教法,以对比式问题、对比式画面来引导学生感受对比之写法。

  五、说话与写话交融

  语文课旨在让学生得到语言能力的发展,得到语言的生长。所以这堂课上,我充分创设了学生的语言训练点,在感受韧性板块,以说话为主,针对双重否定这一写作特色,让学生拓展双重否定的词语,用“无不”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在感受幻想板块,以写话为主,模仿书上的三个句式写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流淌学生内心深处的语言溪流,独特、灵动、曼妙,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课堂的亮点。

《夹竹桃》说课 第3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夹竹桃》说课 第4篇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可以说这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典范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说教学流程

  如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了其它三季花儿很美,作者之所以也作了具体描写,是为了对比映衬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再如交流第4自然段时,孩子们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最后,我由夹竹桃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作者季羡林身上。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对季羡林有了了解,所以现在尽管是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但是此时学生对夹竹桃以及作者季羡林的感受定会更深入一层。

  第二板块:感受月光下夹竹桃给人美好的幻想。在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中心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展开的。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学生不难找到原因所在。于是,我顺势引领学生感受月光下夹竹桃的奇妙,由此再引出作者幻想的那三幅有趣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也适当地加以范读,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幻想夹竹桃还是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整堂课在一首小诗中结束,这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夹竹桃的品质美及文学本身给人的那种美的享受。作业的布置,我采用了“星级作业”,这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作业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的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夹竹桃》说课 第5篇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最适宜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朗读中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平时不大注意观察花草树木,不善于想象,有好多学生可能没见过夹竹桃。对借物喻理这类文章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感悟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引发猜想,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板书课题:夹竹桃,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对夹竹桃的猜想,如为什么叫夹竹桃?这名字怎么来的?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让了解的学生作简单介绍,紧接着没下悬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作者为什么对它这么留恋、回忆呢?以激发学生迫切读文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难读语句,如写夹竹桃韧性的那些句子等,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字词。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次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把握重点,朗读感悟

  在学生基本了解各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夹竹桃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第二、四、五自然段。然后让学生重点朗读这三个自然段,从中感悟夹竹桃花色的融洽,开花的韧性和由它引出的奇妙思想。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本课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可是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我再现第一课时的生词,带领学生默写并订正。然后与学生谈话,组组交流上堂课的学习收获,以唤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回忆,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浏览课文,把握课文脉络。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而第六自然段则是对3—5节的总结,同时照应了第一段。接着思考:你觉得夹竹桃怎样?可作者是情有独钟,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四、五自然段。

  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我顺势出示相关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当学生交流到夹竹桃花的色彩红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时,启发学生联想“红似火”“白如雪”的景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交相辉映,指导读好这句话。凭借课件画面,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当学生交流到第四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时,我没疑: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去找一找相关的语句,重点引导学生充分读懂“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两句话,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话中体会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通过朗读指导认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当学生交流到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时,学生会兴趣盎然。我着重从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两方面引导,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学习语文的关键,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读书感悟和背诵积累。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出示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朗读,既体会到季老先生家院子里那一年三季热闹非凡的景象,又让学生明白这样写是为了与夹竹桃进行比较,反衬出它的那种韧性。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进一步巩固积累课文规范语言。

  2.造句:无……不……;无不——

  3.迁移写法,模仿课文写一种植物。

  附极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说课 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说课 第7篇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 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 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 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 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 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 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 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夹竹桃》说课 第8篇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1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课文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学习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 1、搜集有关夹竹桃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并填空:“夹”读       ,意思是:          ,因为                             ,所以叫夹竹桃。 2、搜集作者季羡林相关资料,用50-100字在组内交流,组长选择最佳资料课前抄在小黑板上。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遍。 4、读准下列字音,记住字形。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夜蛾 微风乍起 参差 和煦 韧性 写出你读不准的字                                           二、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理解文中词语,完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反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2)写出你还不理解的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花多花美的词语,你能再写几个吗?

  学   案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2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妙有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复习回顾。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          )、(            )的花季里,夹竹桃(           )、(               )、(           )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感受夹竹桃的韧劲及由它引起的幻想 1、默读第2自然段,讨论:这是什么景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作者哪些幻想? 3、大声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做批注。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我想它是地图,(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                   )就是游鱼。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是(            )。夹竹桃妙处除了有韧性,还在于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5、 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改为反问句。

  学   案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3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回顾: 1、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句子形容你印象中的夹竹桃。 2、用一个词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二、整体把握,引出话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 2、自由读第1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课堂目标检测: 1、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就(     )一朵,(   )一嘟噜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陪到(    )季(                    )开放。第4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2、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6自然段作用是(                                     )。 四、迁移应用: 生活中哪些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请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

《夹竹桃》说课 第9篇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此课是在学完《广玉兰》之后进行,是在“咏物抒情”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的课文学习,学生对“咏物抒情”这一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为此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学会想象感悟的读书方法与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进行品析鉴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资源整合

  1、与主题学习“咏物抒情”相结合,进行学习迁移与类化

  2、与助学案相关知识相配合,提高有效学习

  3、与季羡林的其他名篇《槐花》相整合,进一步感悟他的“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4、与主题阅读丛书相结合,拓展阅读面

  五、教学方法

  1.主题背景下的课文泛读:《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都同属于一个主题“咏物抒情”,因此,本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属于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在“划分主题----概括内容”这一环节之上,通过泛读,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 助学引导后的精读:学习本课之前,发放给学生一份“助学案”,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根据文章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

  3、想象悟读:以3、4自然段为范例,通过情境叙述性语言,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画面,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4、对比品读:在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画面的基础之上,对比品读夹竹桃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六、教学过程

  1、感悟花之美,衬托铺垫下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堂学习之前,结合课文第3段内容,我引导学生观赏春夏秋冬各种花的图片,同时相机理解“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含义。

  •2、以问促究,了解作者

  •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础之上,用 这样的问题,引出对作者的关注,用一系列图片和文字拓展资料,介绍季羡林。

  学到此,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样一个大家,对夹竹桃如此衷爱,原因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补充拓展,会更能激起学生对夹竹桃的好奇,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3、一问相连,理清线索

  有了相关兴趣之后,我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线索。

  所以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季羡林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泛读基础之上,认识到作者是从“色彩美、花期长有韧性、花影迷离”这三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

  用这样的问题串起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无形之中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4、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读是语文学习之法。充分的读,有效的读,有情的读,会更好地促进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于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线索之后,针对相关的2、3、4、5自然段,结合相关段落写法特点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

  •(1)图文对读第2段,感受夹竹桃色彩的美

  对照图片,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2)情境悟读第4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大,领悟对比写法:

  运用情境补充式语言:如在和煦的春风里,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他们迎着春风,伴着细雨,大门内的夹竹桃在迎风吐艳等,感悟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迎风吐艳”的风姿,从而启发学生从此段文字中体会到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为此段的感情朗读和感悟对比写法做好背景渲染。

  •(3)想象品读第5段,感受夹竹桃月光下的美

  •  此段教学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

  •我想它是地图(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     ),……(     )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     )。……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5、花语相伴,内化提升

  •当学生对夹竹桃的特点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之后,对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为夹竹桃设计花语”这一实践形式,将感情内化为行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6、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  通过《夹竹桃》这一课,学生领悟到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进而利用助学案和主题阅读丛书,让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名篇,进一点体会他于平凡物中体现睿智的独特视角与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                  夹竹桃

  最值得回忆留恋

  色彩美

  花期长,有韧性

  花影迷离

  爱上它

  八、教学成效

  《夹竹桃》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文”用“语”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自学;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学生广泛的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夹竹桃》说课 第10篇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这篇课文在遣词造句上与你们学过的其它课文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四字短语多。

  师:我们来读读找找,把它划下来,看看一共有多少?

  生:勾画,找出本课的14个四字短语。

  师: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语言?为什么?

  生:喜欢。(但说不出为什么)

  师:这样,我们来读读这些短语,怎么样?

  生:好。齐读。

  师:读过之后,感觉如何?

  生1: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生2:每个词的字数都相等,所以读起来很流畅。

  生3: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师:除了你们说到的好处,四字短语还有没有什么让你叫好的地方?请大家再好好读读你勾画出来的四字短语。

  生:仔细看书,自由读四字短语。

  大约两分钟后没人举手。

  师:大家可能心里有想法,但不知道从何说起,是吗?

  生:点头。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满院生辉”这个词,好吗?“满院生辉”什么意思?我们平常怎么说?

  生1:“满院生辉”,就是“整个院子都增添了光彩。”

  师:对,这就叫把词语译成了散文句式。把你译出的散文句式带进课文读读。

  生1:读“到了夏天,更是整个院子都增添了光彩。”

  师:感觉如何?

  生1:太罗嗦。读起来没有四字短语那么简练。

  生2:听上去让本来不复杂的内容变得复杂了。

  生3:听上去没有美感了。

  师:你再按照原文读读这个句子。

  生:自由读原文里的句子。

  师:感觉怎么样?

  生1:我觉得使用四字短语的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果使用它的散文句式,读起来感觉有点拖沓。

  生2:我觉得不使用四字短语的句子给人一种复杂、零乱的感觉。而使用了四字短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是既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了,又很简洁。

  师:通过对比着读,大家有了一定的语感,感受到了四字短语的声韵美。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再去体会体会本课中其他四字短语的精当呢?

  生:自由读课文,品味四字短语。

  生1:“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就是“树叶投下的影子参差错落,花朵投下的影子则浓淡不同,变幻不定”……

  虽然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两相比较,一个简洁,一个罗嗦;一个看上去整齐对仗,一个看上去杂乱无章。

  生2:一个读起来有节奏感,,一个读起来拖沓。

  生3:老师,我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感受,请大家看“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这句,这句中连用了三个四字短语,看上去句子很整齐,而且“花开花落”和“万紫千红”这两个词语还很对称。

  师:很好,整齐、对称就是句子的结构美。你在用心读书。

  生:举例谈感受。

  师: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四字短语不仅具有整齐、对称这样的结构美,还具有读起来有铿锵有力,听起来和谐,有节奏感的声韵美。这是四字短语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是汉语言独特的魅力所在。那么这些四字短语的精当是不是只局限在外在的结构上呢?我们就以刚才这位同学提到的“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为例,大家读读这句话,看看这三个四字短语说了什么内容?

  生:自由读这三个四字短语。

  生1:这三个四字短语是说作者家院子里的花非常多。

  生2:这三个四字短语正和第三自然段开头提到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相呼应。特别是解释了“应有尽有”这个词。

  生3:这三个四字短语也说明了作者家院子里的花非常漂亮。

  师:那么既然文章是以夹竹桃为重点,干嘛还要写其他花的种类多,颜色艳呢?

  生4:其实正是因为其他花的美,才更显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一年四季里,各种花交替开放,所以说是花开花落,而夹竹桃却是“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可见夹竹桃的韧性非一般花所能比拟。

  师:理解得很好,四字短语不仅给我们外在的美,还帮助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了文章的内涵,其实你们在学习“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同时,也理解了“无不奉陪”这个词。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赏析了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感受到了它的结构美、声韵美,理解了它们的内涵,现在我们来看看句子。

  出示:“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打出顺排的字幕)

  师:从内容来看,这句话写了些什么?

  生1:写了夹竹桃花有韧性——不断地开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它的韧性?

  生1:我会这样写:“夹竹桃花不断地开啊开。”

  生2:我会这样写:“夹竹桃花开得不间断。”

  生3:我会这样写:“夹竹桃以它特有得韧性,开了一朵又一朵。”

  师:我们来读读作者的话。

  生:齐读。

  师:对比一下,感受感受。

  生:再读句子,体会。

  生1:它形象,不是只说,而是具体讲花开的样子(重复原文)。

  生2:作者先讲一朵花,再讲了一嘟噜花。

  师:对这是先讲个体,再讲群体。

  生3:老师,我觉得这个 “一嘟噜”,写得也挺有意思的。“一嘟噜”是我们平时的说法,用在这儿,让我们感觉很亲切。

  师:大家谈得很好,其实在这儿还用到一种修辞手法,对排出示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用了对偶。

  师:读读看。

  生:自由朗读句子。

  师:比较范读,做手势,这就叫声音的回环美(举音乐为例)。我们从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夹竹桃始终如一,每天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朵可以与之相比,所以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显得非常可贵。

  师:你们在课文种找找,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句子值得你赏析的。

  生: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字。并作交流。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四字短语、句子,又一次深刻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讨论了部分内容,回去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领会我们已赏析的内容,同时将未讲出的也找出来,写写你的想法。

  二、案例分析

  本教案设计的课是一堂赏析课,顾名思义,赏析课就是欣赏分析课文的语言文字,这点针对当前非语文化、泛化语文的倾向而来的。正如《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又如周一贯所说,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就是“学语学文”。亦如张庆说:“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触摸语言,才能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还像杨再隋先生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

  要真正上出语文学科的本色,语文课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就不能不强调语言文字,那么怎样紧扣语言文字,怎样强调语言文字,那就要像周一贯先生所说,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搞清课文说了什么,更要搞清课文是怎么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这就是“触摸语言文字”。

  赏析课上我带领学生在搞清课文说了什么的基础上,搞清课文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这样说有什么好处。从中感悟汉语言文字在准确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如何有创造了词语句式的结构美(整齐、对仗等),声韵美(抑扬顿挫,音韵回环,节奏感强等)。

  就本课而言,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对比着读,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同样,我又在课文中选取了几个特别优美的句子来让学生赏析,使他们从中悟到整齐对仗的句式与一般散文句式在效果上的不同,使他们悟到语言文字的形式结构美和声韵回环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指向来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教学内容应能吸纳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教学内容应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和模糊性。

  以上教例就体现了这一新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和总结段(第六自然段)作质疑性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①“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③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④“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这些问题真正是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前的疑惑,就是课堂上新生成的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也就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行读书,针对课文的重点段(第二、四、五自然段)进行自我研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准自定的目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独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讨论,最终得到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夹竹桃》说课 第11篇

  第一课时

  一、自学引导

  1生字我把握。

  我来读:榆(yú)熏(xūn) 凄(qī) 藻(zǎo) 蛾(é)乍(zhà)

  我来注音:玉簪花(   )  荇藻(   )    韧性(   )                      衰败(   )           融洽(   )         模糊(   )

  2、查一查。

  夹竹桃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故乡在      。因为叶片       ,

  花朵        ,故得名。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因而被誉为“     ”

  但因其叶、皮、花均有毒,所以最好不要攀摘。                          

  3、我来分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描写作者家中的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    (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

  第四段    (第六自然段),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花多,华美的成语,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请你再写几个这样的成语,(至少三个)。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弄姿。

  4、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5、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败了就(     )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陪到(    )季(                 )开放。第5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三、合作解疑    课文内容我理解:

  1、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它的呢?(2、4、5节)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来读。

  (2)、用“       ”画出直接描写花的句子。说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4)、读出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并看画面试背。

  3、学习课文第四节。

  (1)、第二节已经对夹竹桃的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四节又写夹竹桃的花的什么方面呢?(夹竹桃花期很长)。用简练的文字来概括,并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

  (2)、从文中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      )——(      )

  ( 3)、“这一点忍性”指的是                                         。

  (4)、把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是                                      。

  (5)、练习造句。

  无不……                                                       

  无……不……                                                   

  (6)、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不超过10字)。

  4、学习课文第五节。

  (1)、我来读。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不止于此”中“此”指代                      。

  (3)、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又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

  (4)、文中的“亚洲”是指                        ,“大海”是指       

  ,“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                        ,而“游鱼”其实就是                                           。

  四、知识拓展上网或到图书馆查一查与作者季羡林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三节。

  1、读第三节,看看这一节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多少种花?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2、 辩论:这一段是不是写走题了?

  (1)、正方:这一段没有走题。                                        

  反方:这一段走题了。                                           

  (2)、理解这一段的衬托对比的作用,并领悟作者的这一表达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六节,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第六段是对第                 自然段的总结,同时也照应了第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之势,围绕“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这一总括全文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把夹竹桃的花色、花期、花影方面的内容作一整合,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二、测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反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2、我想它是地图,(           )。(               )是亚洲,(                     ),(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        )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是(         )。夹竹桃妙处除了有韧性,还在于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4、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改为反问句。

  5、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7自然段作用是(        )

  三、相关提示

  1、注意“藻”中间的三个“口”字摆放要匀称,要写的紧凑。 2、课后,阅读老舍的《养花》。

  四、学后随感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

《夹竹桃》说课 第12篇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报慈小学 唐梅凤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 “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前仆后继的精神。)

  (2)指导朗读

  b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里写到的几个情景。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大家喜欢夹竹桃吗?那就再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它可贵的韧性,读出你对它的赞美之情。)。

  c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谈体会。(夹竹桃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相机理解“奉陪”,与“陪伴”作比较。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d相机辨析“无……不”与“无不”的异同,分别造句。

  小结:夹竹桃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不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吐艳。齐读三个句子。

  5、示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改成陈述句)

  6、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觉得作者的小院可以用哪些此词儿来形容?

  多么迷人的小院啊,每年春天……到了夏天……一到秋天……

  7、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一年三季,小院虽万紫千红,却常常花开花落。从迎春花,到桃花……每种花儿都是匆匆过客,登台亮相没多久,就谢幕了。一茬又一茬,从春天到秋天,这个小院不知换了多少新面孔。然而……(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许多幻想。刚才哪些同学对这个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的?你研究了哪个问题?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

  2、讨论问题一

  (1)相机示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他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次轻轻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么美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范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自练——指名读——齐读。

  3、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哪些同学研究了这个问题。

  (1)    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多指名读)

  相机示句:“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一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5)走进作者美妙幻想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考考你。

  (6)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碰巧……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夜蛾……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微风……

  自练——指名——齐读

  (7)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先是动态描写,再是静态描写)

  (8)看来同学们已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也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夹竹。现在我们放佛也来到了夹竹桃边,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世界。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展开美妙的幻想吧!把它写在书上。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集体交流。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的夹竹桃,因为它有——,它能——所以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作者和我们深深爱上了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

  板书:

  景象奇趣

  夹竹桃    可贵的韧性     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      引起许多幻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你最喜欢哪种植物?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夹竹桃》说课 第13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播放夹竹桃视频)

  过渡:看了这样的画面,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出示第六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

  (韧性、幻想)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出示学习要求提示)

  3、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换一种说法。造句。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8、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9、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出示)指导朗读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月光轻柔,大门内夹竹桃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呀!置身于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读。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5.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季爷爷之所以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 ),又能( ),这是夹竹桃的表面所不能表现出来的,作者真会观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能只看起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让我们记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

  1、 造句

  2、 读课文,背诵4.5.

  3、 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板书:

  值得留恋、值得回忆

  奇妙有趣

  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爱上夹竹桃

《夹竹桃》说课 第14篇

  〈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 夹竹桃(板书课题),这里念“jia”,第一声,齐读课题。

  师:请看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生:它的叶子形状就像竹子的叶子,它的花朵有点像桃花。

  师:对了,它的叶如竹,花——如桃——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夹竹桃”,再读课题。

  师:本文作者是季羡林,预习过作家卡片,说说你的了解。

  生:他是一位国学大师。

  生:他是一位语言学家,精通多国语言。

  生:他的散文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就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引其为“花中知己”。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夹竹桃。

  〈二〉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难读处多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主读书。师巡视。

  师:现在检查预习情况,先看生字。出示生字,先去拼音朗读,后对照拼音再读。

  师:谁来读词语。出示词语:

  夜蛾荇澡榆叶梅

  (生读,点击出示荇澡、榆叶梅)

  熏透凄清微风乍起

  师:还有几个词语,字音容易读错,请读读看)

  韧性玉簪花叶影参差

  师:强调字音。这课生字不多,只有6个,看看包含那些结构?

  (生说)

  师:你们预习中发现哪个字间架结构很难把握,生说,老师范写。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些字,(顿)记一记笔画字型,你觉得难写的字可以描一描。快速记住,马上听写。要求:三个一组,听清,记住,再书写。自批,订正。

  (听写,对照屏幕自批。)

  师:再来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1)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指名读)

  师:读着“熏透”一词,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说。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齐读)

  (2)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指名读)

  师:“凄清”一词,让你感受到什么?把这种感受送回句子,再读一下。)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乍”什么意思?微风乍起呢?比较体会“吹拂”与“刮”;一起轻轻读,体会一下。

  师:课文能读的正确通顺吗?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评价指正。

  〈三〉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提醒: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本课有个特点——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关键语句,抓住了,就好概括了。

  生概括,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留恋回忆韧性可贵爱

  幻想美妙

  〈四〉

  师:主要内容了解了,那么季老是怎样用他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夹竹桃的呢?请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夹竹桃?生轻声读,思考。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师引导——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丽,对你来说,就是——,

  生:对我来说就是很普通的花。

  师:对你来说——

  生:对我来说,也是很普通寻常。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的普通寻常的呢?生答。

  师:对!季老就是用“不是……也不是……”这样的句式从名贵和美丽两个方面来写出普通寻常的,读来如邻家老爷爷话家常一般亲切,这就是他的散文风格。

  师:让我们再读这段话,体会他质朴的散文语言。

  生再品读。

  师:你也能用这样的句式从两个方面说说生活中的人、事、物吗?课件出示:

  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也不是,但是。

  不是,也不是,但是

  生: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很名贵的树,也不是最美丽的树,但是却默默无闻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

  师:还有谁?(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手机。(举起手机)

  生:老师的手机虽然不名贵,也不漂亮,但却是老师天天要用的。

  生:虽然老师的手机不昂贵,也不算好看,但很实用,老师一天也离不开。

  师(随手拿起旁边一学生的旧钢笔):就请你说。

  生:我的钢笔很普通,不是款式新颖的,也不是值多少钱的,却为我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师:还有要说的吗?(短暂沉默)

  生:老师今天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字不是很漂亮的,行款也不是很工整的,但却是这节课教学必须的。(众大笑)

  师(不假思索):谢谢你的提醒!(语气很诚恳)老师一定努力,否则今后教书有困难喽!(教师语气幽默风趣,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师:就是这样不是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夹竹桃,为何能在季老心灵深处投下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生: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师:这是写花的——

  生:写色彩。

  生: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师:这是写——

  生:写我的想象。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师:这还是——

  生:想象。

  生: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师:这是写——

  生:写出了作者心理的感觉。

  师:再读体会这美妙有趣的画面,还有谁想读。

  师:我们知道写花、草,不仅可以写出色彩,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语言美,还能传递自己的情感。你能模仿说话吗?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的花朵让我想到。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海,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沙漠,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雪。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湖泊,黄色的花朵云霞。

  师:让我们再美美读这段文字,想象那美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的花,夹竹桃的美丽,它的韧性,和它引起我美妙的幻想,因此我爱上了夹竹桃。课后请继续读课文3_6自然段,感受季老是怎样以他独有的语言风格,写出他的夹竹桃情结。

《夹竹桃》说课 第15篇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