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作文大全,为您搜集最全面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
雨枫文档网
当前位置:雨枫文档 > 初中作文 > 八年级作文 > 尘封笔墨

尘封笔墨

字数:700字点击:时间:2023-03-01

尘封笔墨(第一篇)

  翻开作业本,亲戚朋友总会为我那一行行美观流畅的字体赞不绝口,老师也多次对我的书写予以夸奖激励。当老师们欣赏的眼神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交织在我身上时,我高兴,我激动,不由得更钟爱于我的书法朋友。

  虽然现在学习生活很紧张、繁忙,但我每天总要抽出时间来练习书法。当我写到“飞”时,心头总会有一股莫名其妙的飘飘然,仿佛整个身躯顿时变得小巧;当我写到“伟”时,心中总会屹立着一座伟岸的高山,一种顶天立地的秉然正气;当我写到“重”时,心中“咯噔”沉下,一种稳重、庄严的肃然袭上心头……

  在书法中,我的灵魂渴望着吐露自己;在书法中,我的神思在自然中畅游,我的情感在自然中流露。是的,当你融入这深远的意境中,你便会发觉细微的趣味,流利的笔尖挥洒下神奇的“精灵”:或如小溪般的清亮,或如高山般伟岸,或如锉刀般锋利,或如流水般顺畅……

  书法,赋予我“美”的天赋,给予我宽宏的胸怀,陶冶我枯燥的生活,升华我心灵的意境,提高我前进的动力,同时也为我铺开创造“美”的画卷。

  我喜欢享受在这种诗境中,我喜欢徜徉在这片天地里,我不断地从书法中吸取“美”,不断地在书法中练好字。庆幸的是,我不仅在考试中大获全胜,而且还荣获了“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这些辉煌更增加了我对书法的喜爱。

  我喜爱书法,我视它为“朋友”,愿你也能畅游在这片诗境中,让书法为你带来“美”。请结交这位“美”的朋友吧!

尘封笔墨(第二篇)

  笔,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时常伴随。那些涌上心头的文字,要由笔注入一席白纸;那些晾入眼帘的美景,要由笔沁入一匹画布;那些舞动思绪的音符,也要由笔织进一首乐稿……而那些笔呢?姑且让我们谈谈吧。

  中性笔——在花哨中磨灭

  有那么一种笔,自诞生以后便在笔界迅速崛起、壮大了,它凭借轻巧、易书写的特点成为了使用度最高的笔,这就是小巧玲珑,美艳不可方物的中性笔。

  市面上的中性笔五花八门,或缤纷、或清新、或奇特、或卡通,它的款式紧跟时代中的各类新鲜元素,以此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起初人们使用中性笔,只因它方便好用,渐渐地,许多学生冲着中性笔可爱的造型而去,有事没事,买笔试试,他们的笔塞满了文具盒,却一看见更好看的笔,就忍不住掏钱买下。这,已俨然脱离了使用笔的初衷,花哨的中性笔,扩大着孩子们的虚荣心!

  且不说买了许多不该买的笔,中性笔的使用,更扼杀了人们的字,细心的你会发现中性笔笔迹的线条太过有棱角,粗细一致,直来直去,很难写出圆滑饱满的字来,我们的字就被束缚在这样的条条框框里,苦苦挣扎而不得。因它的针管而使书写方便轻松,也因它的针管而破灭了有灵魂的字,多希望人们能醒悟,不要扩大虚荣而磨灭灵魂……

  毛笔——被遗忘的经典

  如果说中性笔是笔界中的新宠,那毛笔,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老者,历史的经典,于它而承载,只是,本该传承的艺术,却一点点地在被人们遗忘着。

  不久前学校举行了两笔字书法比赛,这就包括钢笔及毛笔。彭老师选我去参赛,然而自己压根没练过毛笔,仅仅停留于——会握笔而已!结果可想而知,我没拿到名次前去参赛的另外三名同学无一不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说真的,他们的毛笔字比自己强太多了!张琪的字间架结构均匀、黄子妍的字笔锋到位、唐坤的字整体大气……

  想想,这不正是毛笔的精髓所在吗?只有注重毛笔书写、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墨迹洋溢字间的真谛,挥洒的是笔墨,传承的是经典!别让经典“求关注”!

  钢笔——回归心灵的纯粹

  你可能会觉得,中性笔花哨,写出的字生硬;毛笔虽然经典,可又不那么"接地气",总不能用毛笔写练习吧!哦,那钢笔可能是最佳选择哩!

  特别喜欢写钢笔的快感,简洁的钢笔光是光润水滑的身段就令人心生喜爱,毫不花哨;提笔时的一点点份量,似在时刻提醒你,做一个朴素纯粹的人!下笔即落,出墨流畅,墨迹泛有一层淡淡的光,伴有一缕幽幽的香,这样的时候,总是身心开阔、怡然自得;而旋转笔尖,更是操控自如,能够在婉转中流动笔划,每一处拐角、每一道弧度,都处理得利落而圆滑……

  因为它的笔触细腻,亦不用担心做作业时字体过大,如此说来,钢笔,即是回归心灵的纯粹。

  我们不应该在花哨中磨灭,而应唤醒被遗忘的经典,最最重要的,是回归心灵的纯粹……

尘封笔墨(第三篇)

  我是一个热爱书法的人,从小学时代起,至今也算学了五六载了。

  犹记初学,老师便教我们:在书法中,最难写的便是“一”字。

  当时极为不解,“一”是我们最开始学的字,怎会难写?老师并未解释。

  后来,喜爱老子的《道德经》。父亲告诉我“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最难。心下更为不解,暗自冥想。

  直至那一日,忽而彻悟。

  “一”字简单固然,可正因其简单,所以难写。只一笔,却蕴含起峰、回旋、缓提、收笔等好几种笔法,可不是难写。就像数学老师常说,题目篇幅越长其实越容易。实为缘起归一。“道可道,非常道”亦是如此。

  简与繁,本就不曾有明显的界线。倘若执意追求复杂、追求深邃,反倒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人亦如是。一味追求功名、求取成功,而没有确切的目标、具体的步骤,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如此类,数矣。渐渐发觉,心中所存的知识会随着一张张墨字越积越多,人也越来越开朗、洒脱。有时,朋友会觉得我仿佛那水墨,别具风采,飘逸,素雅。

  尤爱繁体字。前几天竟将姥爷收藏的20世纪已故的台湾大姥爷寄的家书逐字认出,很是欢喜。总觉得繁体字中的韵味源远流长。

  喜爱诗词。对易安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湘黛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容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都极为欣赏。有时会在网上与笔友和上几句打油诗。甚是有趣。

  现在,虽然没有时间继续从师练习书法,依然恋恋不忘。沾染墨香的手从未停止书写。相信自己会投身文学,年年岁岁,弘扬这千年文明。

  手在,笔在,字在。

  如此,在笔墨古香的路上渐行渐远。

尘封笔墨(第四篇)

  夜间打开小书架上的灯,蓦然瞥见一排落满灰尘的笔墨纸砚,霎时间,思绪千回百转。

  “浓淡干湿焦,勾皴擦染点,便是国画的几种画法。”简陋的小讲台上,老师抑扬顿挫地讲着,不时用他墨迹斑驳的手在纸上描绘着,一块黑白的古石跃然纸上。台下坐着的全是女学生,一边窃声笑着,一边互相展看自己所画的老师。有时哪一个人不小心被老师逮住了,老师也只是佯怒瞪眼,拿着竹尺挥几下罢了。

  学了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画了一个学期的线条圆圈,终于开始画实景了,我那时自然在讲话调皮的行列,上交的作业也是随便应付的,可是老师也不恼,他慢慢走到我的座位边,手把手教我如何起笔运笔、顿锋收锋,雪白的宣纸上,巍然立起一座突兀险峻的高山,画毕,再用湿笔蘸蓝墨渲染山间迷雾,或用浓笔点红墨,不经意间,山中果已然红熟。只是当时是没有体会到这种意境的,心未静,自然只是觉得有些好看。

  后来升了年级,学业加重,就更体会不到这国粹的深远了,有时画老松,赭红墨滴在针叶上都浑然不觉,唯想着某一道几何题该怎么解,老师常看见我这样,就用毛笔轻轻敲下桌子,才暂时让我回过神来。

  后来国画教室迁址,似是要迁到一个离我们家挺远的地方,来回颇不方便。加之学业又重,我仿佛有一万条理由不学国画,却不曾考虑过继续坚持。

  最后我终究是放弃了,而且果断地放弃了;我甚至很快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偶而记起,也并不觉后悔或对不起老师。

  可如今我长大了,当我无数次看到、观赏到那一幅幅山水画时,当我为层林尽染、为寂寥的一叶扁舟感叹时,我总会突然想起:或许我也可以这样吧?但又觉可笑,我早就放弃了呀!

  尘封笔墨,尘封思绪中那段令人后悔却又无可补回的往事。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 804班 鲍晓娅

尘封笔墨(第五篇)

  早上五点的闹钟准时响起,我静静的坐起来,掐掉闹钟,继续安静。其实三点我就已经清醒没有在睡了,大脑一片混沌,梦中情节时不时地蹦出来作祟。

  我想留住时光,笔墨是我最苍白的方式。思绪穿过梦境,涌上心间,汇集笔尖。

  我随着梦,来到一个清亮的世界,鸟语花香。哦,这是三年前我们一同来过的地方。你,我的好友,明眸皓齿。你的眼眸就像一潭湖水,虽澄澈但深沉,阳光都照不到湖底,但我相信我的目光能够穿越层层瘴雾。你的刘海刚刚好,眉宇间的遒劲,加上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眸子,像绿叶下乌亮的葡萄,小,却有神。你的短发齐肩远比长发及腰来的温柔,微风轻轻起,吹过你耳际,这时,阳光穿过你发间罅隙,落到你嘴角,角度刚刚好,暖到了我心里。我,竟然笑了。

  就像迷失了一样,画面逐渐模糊,我不停地跑,想要抓住,忽然一股味道像香包被打翻在鼻息里,就算是残酷的梦也是要有甜味的么?

  接着我醒了,我不敢回忆,混沌的脑子里却充斥着那些梦的碎片,他们时不时地蹦出来作祟,来割伤我,我想躲,但躲不过。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无力回忆我所做过的事,对的,错的。是的,时间不能够倒流,就像一张纸褶皱永远都抚不平,那是它的伤疤。然而,你永远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一直以为你像落叶,虽伤感但筋骨嶙峋,然而我再见你时,你背影愈发瘦弱,给我陌生的疏离感。我在校园的街道遇见你,目送你,待你背影远去,我的眼波荡漾,落在一片伤感的落叶上,我带走了它,让它作为我的书签,随着我的笔墨,伴着我,也陪着你。

  马上起床执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尘封笔墨(第六篇)

  夜间打开小书架上的灯,蓦然瞥见一排落满灰尘的笔墨纸砚,霎时间,思绪千回百转。

  “浓淡干湿焦,勾皴擦染点,便是国画的几种画法。”简陋的小讲台上,老师抑扬顿挫地讲着,不时用他墨迹斑驳的手在纸上描绘着,一块黑白的古石跃然纸上。台下坐着的全是女学生,一边窃声笑着,一边互相展看自己所画的老师。有时哪一个人不小心被老师逮住了,老师也只是佯怒瞪眼,拿着竹尺挥几下罢了。

  学了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画了一个学期的线条圆圈,终于开始画实景了,我那时自然在讲话调皮的行列,上交的作业也是随便应付的,可是老师也不恼,他慢慢走到我的座位边,手把手教我如何起笔运笔、顿锋收锋,雪白的宣纸上,巍然立起一座突兀险峻的高山,画毕,再用湿笔蘸蓝墨渲染山间迷雾,或用浓笔点红墨,不经意间,山中果已然红熟。只是当时是没有体会到这种意境的,心未静,自然只是觉得有些好看。

  后来升了年级,学业加重,就更体会不到这国粹的深远了,有时画老松,赭红墨滴在针叶上都浑然不觉,唯想着某一道几何题该怎么解,老师常看见我这样,就用毛笔轻轻敲下桌子,才暂时让我回过神来。

  后来国画教室迁址,似是要迁到一个离我们家挺远的地方,来回颇不方便。加之学业又重,我仿佛有一万条理由不学国画,却不曾考虑过继续坚持。

  最后我终究是放弃了,而且果断地放弃了;我甚至很快把它忘得一干二净。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偶而记起,也并不觉后悔或对不起老师。

  可如今我长大了,当我无数次看到、观赏到那一幅幅山水画时,当我为层林尽染、为寂寥的一叶扁舟感叹时,我总会突然想起:或许我也可以这样吧?但又觉可笑,我早就放弃了呀!

  尘封笔墨,尘封思绪中那段令人后悔却又无可补回的往事。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 804班 鲍晓娅

------分隔线----------------------------
上一篇:父爱的味道 下一篇:2020,新开始,新希望